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”“钱包那么小,我们走不了。”有许多被远方吸引的年轻人,因为现实生活压力放弃了去外面看看的梦想。近几年,随着新西兰、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中国公民开放“打工度假”签证,“边打工、边度假”的方案似乎给出了两全选择,一时间颇受年轻人青睐。
这种机会,一个人一生中或许难得有一次。应该说,以这种途径激励年轻人走向世界各地,确是一种支持他们的方式。他们在升学间隙或者毕业后工作前,专门抽出9个月到1年的时间,去世界各地看看,体验不同的社会环境、不同的生活方式,在欧美非常流行,被称为“空档年”。
脱离现有环境,获得独立视角,独自应对旅行中的各种状况,无疑是年轻人需要的历练。今年5月,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联合中山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发布了一份调查,涵盖了500名澳大利亚、中国及其他国家的“国际背包客”。结果显示,80%以上的西方人认为,这段经历让自己识别和解决问题、与人沟通、克服挑战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改善。超过60%的人同时认为,时间和金钱管理能力也有所提升。但同时,也有近半数中国背包客表示持消极感受。或许,中国年轻人对打工度假这种新近传入的文化体验方式还期待过高,反而容易产生心理落差。
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的确都是高时薪国家,但持打工度假签证,想找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可能性极低,一般都是农场采摘、酒店服务员等低薪工作。以这种方式体验旅游的美好,首先得做好干脏活累活的思想准备。本质上讲,这种看世界的方式,不光是体验世界有多精彩,还是为了去体会不同生活方式的内在价值,以及为了丰富经历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背包客因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,更难融入当地社会,有时会遭遇不公正的对待。据报道,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去年对来自107个国家的4300多名临时移民的工资情况做了调查,发现1/3的背包客和1/4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外国学生工资,仅为最低工资的一半或更低,而亚洲工人的工资又要低于英语国家的工人。此外,也存在没收护照、交押金换工作等强制行为。
澳大利亚设有专门的公平工作监察专员处理这样的不法事件,也提供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服务。如果保存好完整的证据链,有机会讨回被克扣的工资。但调查显示,一半的海外工人报告从未或很少收到过工资单,而近一半的人表示他们的工资是现金支付的,无法证明雇主违反了最低工资规定。
临时移民占澳大利亚劳动力的10%左右,被视为重要的劳动力补充,但这不意味着“想走就走”的背包客一来就能找到工作。
对年轻人而言,如果你有什么想做的事,就去做,前提是确保自己能够通过它生存下来。出国打工度假,千万别忘了背上技能包。多一点技能储备,以应付各种预想之外的状况,打工度假才会成为难得的经历,而不是遗憾的回忆